鲁ICP备2024118681号
Collect from网页模板
Modified by 博客

《今日简史》:在不确定的时代,重新定义“人”的坐标

“如果我们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技术就会替我们做决定。”

一、不是预言,而是提问:一部写给“当下”的警示录

尤瓦尔·赫拉利的《今日简史:人类命运大议题》(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)并非一本提供答案的书,而是一系列对21世纪人类处境的深刻发问。继《人类简史》回顾过去、《未来简史》展望科技乌托邦之后,这本书将目光拉回“此时此地”——我们正站在一个断裂的临界点上:

  • 科技颠覆:人工智能与生物工程正在重塑“人类”本身;
  • 生态崩溃:气候危机已非遥远威胁,而是迫在眉睫的生存挑战;
  • 核战争阴影:大规模毁灭的可能性从未消失。

赫拉利指出: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,已无法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。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抵御算法霸权、气候变化或基因编辑带来的伦理崩塌。真正的危机,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我们的制度、价值观和自我认知,远远落后于时代。


二、权力的新形态:从暴力到数据,从统治到“无用”

1. 数据: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

如果说石油是20世纪的命脉,那么数据就是21世纪的“新石油”。但数据的集中,可能催生一种前所未有的“数字独裁”:

“大数据算法可能导致数字独裁,也就是所有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,而大多数人不只是被剥削,还面临更糟的局面:如草芥般无足轻重。”

当算法比你更了解你的欲望、情绪甚至潜意识时,自由意志是否还存在?投票、消费、恋爱……一切选择都可能被预测和操控。

2. “无用阶级”的诞生

随着AI和自动化取代越来越多的工作,赫拉利提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预言:

“人类可能会分裂成两个群体:一小群超人类,以及绝大多数位于下层而且毫无用途的智人。”

一旦大众失去经济价值和政治影响力,国家对教育、医疗、福利的投资意愿也将下降——“无用”不仅是失业,更是被系统性抛弃

他描绘了一幅未来图景:

“文明区与野蛮区由无人机和机器人划界。文明区里,生化人互掷逻辑炸弹;野蛮区中,人们仍挥舞着砍刀和AK-47。”

这不是科幻,而是技术不平等可能带来的真实分裂。


三、战争的终结?或只是形式的进化

赫拉利冷静指出:现代战争已不再是“划算的生意”

  • 过去,战争胜利能带来领土、资源与贸易主导权(如英国击败拿破仑、美国战胜希特勒)。
  • 但今天,原子弹让世界大战成为“集体自杀”,而信息经济的核心资产——知识与创新——无法通过占领获得。

“头悬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战争是个亏本的买卖。”

然而,战争并未消失,而是转化为更隐蔽的形式:网络攻击、信息战、算法操纵舆论。真正的战场,已从物理空间转移到心智空间。

更危险的是,权力本身会扭曲真相

“强大的权力总会扭曲事实真相。权力就是要改变现实,而不是看清现实。”

政客、宗教领袖、民族主义者常使用某些“神秘语词”来包装痛苦与失败: - 牺牲、永恒、纯净、恢复 这些词汇空洞却有力,它们不解释问题,而是激发情感,让人甘愿为虚构的故事付出代价。

“想让别人相信某个虚构的故事,就要引诱他们先为此做出牺牲。”


四、个人如何自处?在洪流中守住“人”的本质

面对如此宏大的危机,个体似乎渺小如尘。但赫拉利强调:未来的希望,不在政府或科技巨头,而在每一个清醒的个体

1. 教育的目标必须改变

“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。学生手上已经有太多信息。”

今天的教育不应再是“灌输知识”,而应培养: - 信息筛选能力:判断什么是重要、什么是噪音; - 批判性思维:识别操纵、谎言与情绪煽动; - 世界观建构力:将碎片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整体。

2. 向内探索,而非向外追逐

我们投入巨资提升网速、优化算法,却极少投资于理解自己的心智

“因为我们还太不了解人类的心智,根本无从得知人类的最大潜能是什么模样。”

真正的成长,是向内走。技术只有在你知道“自己想要什么”时,才是工具;否则,它将成为塑造你、控制你的主人。

3. 从“故事”走向“真实”

赫拉利给出一个深刻的建议:

“如果真想知道宇宙的真相、人生的意义、自己的身份,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观察痛苦、探索痛苦的本质。答案永远不会是一个故事。”

我们一生都在信奉各种“宏大叙事”——国家、宗教、意识形态。但这些故事往往是为了掩盖痛苦而编织的。唯有直面痛苦,才能超越虚构,触及真实。


五、结语:谦逊,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品质

《今日简史》最动人的力量,在于它的克制与谦逊

它不提供救世方案,也不鼓吹某种意识形态。相反,它提醒我们:

  • 自由主义陷入困境,法西斯与共产主义也曾失败;
  • 技术本身无善恶,关键在于谁掌控、为何目的;
  • 真正的智慧,不是知道所有答案,而是敢于承认“我不知道”。

“想治疗人类的愚蠢,办法之一可能就是加点儿谦逊。”

在这个信息爆炸、情绪极化、算法操控的时代,我们最需要的,或许不是更多知识、更强技术,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觉察,一种对未知的敬畏,以及对“人何以为人”的持续追问


📖 适合谁读? - 关心科技与社会关系的思考者 - 在焦虑中寻找方向的年轻人 - 想理解世界为何越来越“分裂”的普通人

一句话总结
《今日简史》不是关于未来的预言,而是关于我们如何在剧变中,不做数据的奴隶,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“人”
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,共 2 条评论

  • ben
    写得好,哈哈
  • aaa
    aaa